“冬至阳生春又来”,在这蕴含着传统韵味的冬至时节,我有幸受公刘幼儿园大一班班主任之邀,踏入充满童真与欢乐的校园,用镜头定格孩子们冬至包饺子实践活动的温馨画面。
活动在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拉开帷幕,老师向孩子们娓娓道来冬至包饺子习俗的历史渊源:“相传在古代,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天气寒冷,百姓们常常冻得耳朵生疼。医圣张仲景看到后,便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煮熟后分发给大家。人们吃了这种食物,身体暖和了,耳朵也不再受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这饺子啊,不仅能抵御寒冷,还寓意着吉祥如意、幸福团圆。”孩子们听得入神,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对包饺子这一传统习俗充满了探究的欲望。
孩子们洗净小手,戴上口罩、头套、系上围裙,兴奋地围坐在摆着五颜六色面团食品的桌子旁,正式开启包饺子的“欢乐之旅”。他们拿起面团开始擀起了饺子皮,认真专注的神情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有的孩子小心翼翼地用勺子舀起馅料,轻轻地放在饺子皮中间,然后模仿着老师的手法,一点点地捏合饺子皮的边缘,尽管动作略显生疏,但那份认真劲儿让人动容;有的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包出了形状各异的饺子,有的像小巧的元宝,有的像弯弯的月牙,还有的像可爱的小动物,引得周围的小伙伴们笑声不断。在这过程中,面粉沾满了孩子们的小脸和衣服,但他们毫不在意,整个教室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
作为活动的记录者,我穿梭在孩子们中间,用相机捕捉着每一个精彩的瞬间。孩子们对我的相机充满了好奇,纷纷围过来,想要看看自己在镜头里的模样,还不时地问我一些天真无邪的问题。我耐心地解答着,与他们互动交流,在这一来一往中,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纯真与善良,彼此之间的距离也在不知不觉中拉近。
当一盘盘热气腾腾的五彩饺子出锅,孩子们品尝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满足的笑容。那一个个饺子,不仅包裹着美味的馅料,更承载着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初体验,以及我与他们之间这份温暖而美好的情谊。
这次冬至包饺子实践活动,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也让我在记录的过程中,收获了满满的童真与欢乐,成为这个冬日里一段难忘的温暖记忆,在岁月长河中留下了熠熠生辉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