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洒在装置区,双甲车间二期大检修现场机器的轰鸣声暂歇,一群戴着安全帽的身影正手持扫帚、推着三轮车穿梭在设备之间——这是该车间利用检修间隙开展“清洁文明生产专项整治”的生动场景。
间隙整治“不打烊” 细节管控“显微镜”
“检修不仅是设备的‘手术’,更是现场环境的‘体检’。”在净化工段西侧的空地上,配合安全阀拆检的解涛正带领着参检人员清理积灰的法兰面。大到换热器管束的杂物清理,小到每一颗螺栓、螺帽的材质核对,他们手持台账逐一比对,确保“检修无遗漏,细节无差错”。满载废料、锈渣的三轮车往返于垃圾存放点,笔者抓拍了劳动者服务检修的精彩瞬间。
“螺栓虽小,却连接着设备安全;灰尘虽轻,却影响着检修质量。”青工小郝蹲在地上用铲刀清除设备表面残留的密封胶,膝盖上的油污与额头的汗水,正是“人人都是安全质量监督员”的真实写照。
空间优化“划红线” 交叉作业“道行畅”
在交叉作业区域,黄色警戒线正被重新规划。“这条警戒线要退后2米,给吊车和检修人员留出交叉作业通道。”技术人员对照图纸现场放样,确保警戒区域既隔离风险,又不阻塞物流动线。检修现场如同“立体棋盘”,各作业组通过提前沟通、动态调整,让脚手架、工具箱、材料堆码区各归其位,消防通道、逃生路线始终保持畅通。
“文明生产不是表面功夫,是为检修‘舒筋活络’。”安技员王行指着焕然一新的通道说,通过清理占道物资、规范电缆排布、增设警示标识,现场空间利用率有了很大提升,不仅减少了碰撞风险,更让吊车、叉车的作业效率提高了不少。
票证管理“双保险” 开工交接“严把关”
在二期中央控制室检修作业票办理点,工艺员何介鹏与设备员李力正在核对动火作业票。“双交出制度是最后一道防线,工艺参数、设备状态必须双方签字确认。”按照规定,特殊作业票需提前申请,涉及动火、登高、进入受限空间等作业,必须由技术人员、工艺人员“双岗会签”,确保风险辨识无盲区。尤其在间隔停工后复工前,现场必须重新进行气体分析、安全条件确认,杜绝“经验主义”和“惯性思维”。
“每一张作业票都是安全的‘通行证’,每一次交出都是责任的‘接力棒’。”车间主任在现场强调,通过严抓票证流程,检修以来未发生一起因安全措施不到位导致的误操作,为高质量检修加装了“双保险”。
汗水浇开文明花 检修清洁筑根基
夕阳西下,清理后的现场干净整洁,工具箱整齐排列如“队列标兵”,新换的设备标识清晰可见。尽管衣裤沾满尘土,但看着焕然一新的检修环境,参检人员的笑容里写满成就感——他们知道,每一次弯腰清扫,都是在为设备安全运行扫平障碍;每一滴汗水,都在为装置长周期运行注入能量。
此次行动不仅是环境整治,更是安全意识的“再充电”。当检修号角再次吹响,整洁的现场将成为最佳“战场”——因为他们懂得,最好的检修环境,是让每一个奋斗者都能感受到被尊重、被保护,让每一台设备在被呵护中发挥最大价值。这,便是检修人换位思考的初心,也是文明生产最温暖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