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献军 郑直
“在这里,一次迈步、一次浏览、一次凝眸,都会让人感受到文明的力量、社会的温度、时代的新风!”
“墙壁上铿锵有力的标语,既是奋进前行的冲锋号,也是奋楫扬帆的集结号!”
“这里不仅是职工的‘幸福港湾’,更是助推文明建设的‘加油站’!”
……
11月22日下午,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组织的“文明中国”主题采访团走进陕煤集团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渭化集团)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体验我国新一代煤气化技术应用先行企业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成果。
一处处功能齐全的场馆,一个个主题鲜明的展区,一张张设计精美的图片,一段段画面唯美的视频,让来自新华网、中国文明网、陕西文明网、渭南日报、渭南电视台等中省市新闻媒体记者们眼前一亮,大家被实践基地气势磅礴的“大场景”和科技范儿十足的“大制作”所震撼。他们一边走、一边看,一边频频举起手中的“长枪短炮”,不放过这里的每一处精彩。
心之所至,华光必生。渭化集团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缘何赢得彩声一片?
整合资源打造文明实践“综合体”
新时代文明实践展厅、志愿服务驿站、心灵驿站、道德大讲堂、红色放映厅……
走进渭化集团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浮雕文化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语近人、学习强国……无不诠释着一个国有企业追逐梦想的勇气与执着;启航渭化、逐梦渭化、担当渭化……一个个奖牌、一张张图片,忠实记录着渭化集团的拼搏与荣耀,诉说着渭化人的责任与担当。
如何实现国有企业经济指数和职工幸福指数的“双提升”?怎样充分发挥“铸魂育人”作用,从而达成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渭化集团党委高站位、谋全局,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路,聚焦广大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盘活原文化中心阵地资源,建成了集思想引领、文明实践、教育职工、服务群众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渭化集团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力促渭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抓并举、比翼齐飞。
“文明实践基地建设面积26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设有5个展示区域、10个功能活动阵地。并依托这些阵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实现了‘职工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该集团党委工作部部长王宏兵告诉记者,他们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文化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体育中心为依托,打造了“一基地三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每遇重要节日,基地就会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文艺表演、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不但丰富了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更增强了文明实践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这里是员工‘温馨之家’,我的电话都成为预订位置的热线了!”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成为员工工作之余最喜欢的打卡地之后,职工书屋管理员李亚泽整天忙得不亦乐乎,每天傍晚、每个周末,她的电话总会响个不停:“这会人多吗?”“梁晓声的《人世间》有人借阅吗?”……
李亚泽告诉记者,职工书屋现有馆藏图书2万余册,分别设立了道德模范系列丛书、社会学习丛书及文学历史书籍等8个专柜,满足了不同兴趣、不同爱好职工的阅读需求。还设有可同时容纳20多人阅读的阅览室,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为广大职工提供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阅读体验和文化氛围。
“走,我们一起到职工书屋打卡、看书!”当下,放下手机,变“低头族”为“朗读者”,约三五工友一起到书屋“悦读”充电,已成为渭化集团广大职工文明生活的新风尚。
在这里,人气爆棚的可不止职工书屋一个地方,渭化摄影艺术长廊、书画室、乒乓球室等处,也是众多职工“露一手”的好去处。
在二楼书画室,一幅幅或气势磅礴、雄奇豪放,或惟妙惟肖、笔精墨妙的书画作品,有的悬挂于墙壁上,有的摆放于案几。“书画室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切磋技艺的舞台。在这里,我们挥毫泼墨,寄情于诗词,抒情于笔端,书写对渭化、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一位退休职工一边挥毫泼墨,一边笑呵呵地说。
“只有建好文明实践阵地,才能让文明实践活动生根发芽。”渭化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工会主席冯晓宏说,“我们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这一新阵地,突出思想引领,弘扬时代新风,切实打通教育职工、服务职工、关心职工的‘最后一公里’,让文明实践成为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聚光成塔构建志愿服务“行动圈”
“爷爷,您往左边靠一点。”“奶奶,笑一笑!”……志愿者杨玉驰一面维持现场秩序,一面为老人调整最佳拍照姿势。
10月23日,重阳节这一天,渭化集团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好不热闹,“九九重阳·爱在金秋”最美夕阳红免费拍照活动在这里举办。志愿者忙前忙后,为渭河花园小区60岁以上老人免费拍照并赠送照片。
此次活动既是渭化集团与大锅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对共建项目之一,也是该集团四季度开展的首次“我们的节日”文明实践活动。在志愿者的协助下,老人有序前往拍摄点进行拍照,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不仅需要阵地支撑,更需要人力支持,而志愿者正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力军”。近年来,渭化集团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坚持把志愿服务与企业主业主责相结合,积极探索“企业+”志愿服务新模式,组建了以党员干部为核心,以基层干部职工为主体的志愿服务总队,不断推进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品牌化,公司现有注册志愿者330余人,活跃的志愿服务分队10支,逐步形成了具有渭化集团特色的“3+N”志愿服务品牌。
何谓“3+N”?据介绍,“3”是关爱特教儿童、助力乡村振兴、百人无偿献血三个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N”是社区共建、文明交通、金秋助学、义务植树、“10元关爱”等N个志愿服务活动。
市中心血库持续告急!今年3月,不少人还处在“阳康”之中。渭化集团党委火速发动,发出无偿献血倡议书,组织开展“百人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活动。广大职工积极响应,踊跃参与,约100名职工献血24300毫升,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无偿献血、奉献爱心”的社会责任。
走进养老院看望空巢老人、关爱特教儿童,开展无偿献血、义务植树活动……渭化志愿服务队队长曹海峰介绍,他们着重培育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核心内容的志愿文化,先后自发成立党员先锋、文化文艺、助农帮困等10支志愿服务队,探索形成了“企业+社会”“企业+乡村”“企业+校园”独具渭化特色的志愿服务模式和“金字招牌”。截至目前,该集团在中国志愿云平台正式注册人数达到330余人,在植树护绿、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及节能降碳等方面主动奉献,积极作为,每年人均志愿服务时长均在20小时以上。
志愿服务体现的不仅是个人的善举,更体现的是一个团体、一个企业整体的文化氛围。在渭化集团,“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雷锋精神、志愿精神被广为传扬,正成为渭化职工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随着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志愿服务让文明之花在渭化集团处处绽放。
不能让文明实践“空对空”,更不能让文明成为“一阵风”。该集团着力打造线上特色志愿服务管理平台,以微信小程序的形式植入职工手机客户端,实现志愿者、志愿服务队伍、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档案数字化管理,让志愿服务渠道更加畅通、服务更加专业、形式更加多样,为文明实践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渭化志愿服务工作取得实效。
铸魂护根擘画齐心奋进“同心圆”
让思想的光芒照亮勇毅前行之路。渭化集团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为依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宣讲活动,精选内容,巧妙设计,经过“慢火精炖”“精心烹制”,循序渐进架设起理论与大众的桥梁,把“高大上”的内容变得“听得懂”“留得住”,让党的创新理论“原汁原味”传递到一线职工心中,引导干部职工汲取丰厚营养、体验真理味道、感悟实践伟力,汇聚起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我们要把《习近平著作选读》融入日常工作,把思想伟力转换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只有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才能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11月17日晚7时30分许,一堂“沾泥土”“带露珠”的读书交流会在渭化集团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二楼小型会议室如期举办,来自集团机关、生产车间的30余名党员、干部、职工围坐在一起,大家围绕《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谈体会、谈感悟、谈收获。
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快板、歌舞、诗朗诵轮番上演,把“大道理”变为“小故事”,让党的创新理论、身边的好人故事在欢笑声中深入人心,忙碌在车间的“职工名嘴”让理论宣讲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最受职工喜爱的活动之一。渭化集团通过把阵地、文化、人才等资源充分调动起来,在文明实践基地打造“时代楷模”“大国工匠”等4个板块先进典型宣传,让榜样的力量成为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强劲精神力量,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打造成贴近一线、贴近党员干部职工学习教育,培根铸魂的“新阵地”。近年来,该集团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陕西省劳模、技术能手、陕煤工匠、最美员工等先进典型共27人,形成了“层层有榜样,级级有先进”的良好氛围。
同时,渭化集团探索文明实践创新举措,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不断增强职工幸福指数。坚持“以人为本成果共享”的理念,聚焦职工所思所想,针对新职工、困难职工、退休职工、职工家属等不同群体,打造了素质提升培训工程、心理咨询温暖工程、精准长效帮扶工程、女性权益保障工程、成双成对幸福工程等“十项暖心工程”。同时,开设暑期职工子女托管班,建立绿电停车场,增加通勤大巴车,翻新职工澡堂,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解决了一批职工的“急难愁盼”问题,为广大职工自动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注入暖心力量,不断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文明实践春风化雨,时代新风浸润人心。多样的志愿服务、精彩纷呈的文体活动、接地气冒热气的主题宣讲,渭化集团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行稳致远,已成为企业最鲜亮的底色。渭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张增战说,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使命,融合学习教育、展陈参观、互动体验、会议活动等多种功能,既是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又是开展志愿服务的实践基地,让一颗颗文明的“种子”根植于企业之中,在广大职工心中悄悄发芽、开花结果,凝聚起了党群同心、感恩奋进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