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艺苑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文化生活 > 员工艺苑
杜玲作品——《初见南泥湾》
发布时间:2023-11-17     作者:杜玲  来源:物料车间  浏览数:2905   分享到: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 ,…再不是旧模样, 是陕北的好江南……”一首唱响中华大地的《南泥湾》,是我儿时对南泥湾的所有记忆。
2023年11月初,有幸参加渭化集团公司通讯员培训,随行来到了南泥湾。深秋时节的南泥湾,风光旖旎。驱车穿过稻香门迎面便是党徽广场。不远处千亩稻田呈现出一派“江南”好风光。
距离陕西延安市区东南45公里处,是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眼前,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仿佛在诉说着南泥湾的峥嵘岁月,思绪一下子被带到了1941年的那个春天。百年前,南泥湾还是人口稠密,水丰土肥的地方,到了清朝中期,情况斗转直下,这里变成了荆棘遍野,人迹稀少的荒凉之地。“烂泥湾”这个绰号被按在了南泥湾的头上。1941年春,在“一把镢头一把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激励下,王震旅长率领八路军第三五九旅的指战员们挺进南泥湾,开始了“背枪上战场,荷锄到田庄”的垦荒屯田。战士们初进南泥湾,没地方住,就用树枝、杂草搭简陋的帐篷,露宿山林野谷;没菜吃,就到山上、河边去挖野菜;开荒的工具不够用,就两三个人用一把锄头,有的就干脆找废铁自己造。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在曾经的荒芜之地,三五九旅奏响了生产自救的凯歌,至今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还保留着359旅又战斗又生产的痕迹,战士们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和汗水,让昔日的“烂泥湾”一点点的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至今提起南泥湾,很多人应该和我一样脑海里出现的不是一片土地,而是一段旋律。这里奏响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一曲凯歌。80多年后的今天,再次看向南泥湾这片土地,南泥湾已不是一个地名,它已然成为是一种精神。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要弘扬南泥湾精神,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南泥湾精神将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