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住在渭南高新区的居民来说,“渭化”这两个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是一个头顶耀眼光环的企业,“国企”“渭河尿素”“渭河甲醇”“全国文明单位”“纳税大户”;这也是一个头戴面纱的神秘企业,“尿素”“甲醇”“附属子校”“通勤大巴”。感谢这次采风活动,让我们能以普通人的视角走进传说中的渭化厂区,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从环保的角度一探究竟。
一、煤,是燃料还是原料?
在三期甲醇生产装置的中央控制室,硕大的电子监控屏上实时显示着甲醇生产装置区各关键部位的运行画面,操作人员可根据生产需要随时调阅现场图像与运行数据。据工作人员介绍,该装置引进并吸收了一系列国内外先进的专利技术、生产工艺。如美国GE公司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瑞士卡萨利公司的IMC甲醇合成工艺等。在这些先进技术的运用下,最终将黑色的原料煤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转化为洁净、透明的高品质甲醇产品。
该生产装置操作灵活,自动化程度高,日常运行几乎无需现场人工干预。所有主要操作都可以在中控室远程完成。并配备有ESD紧急停车系统,保证了紧急情况下装置的安全停车。这种高效、精准的智能生产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人工模式,展现了电子科技与工业制造深度融合的现代化场景,参观者无一不为之震撼。
这是一个不允许丝毫出错的双甲生产车间,是一处机器冷峻却汇聚工人智慧与热情的现场;更是一个可视化、数字化、集成化的智能化生产空间。在这里,煤的黑与甲醇的透明交织成化工工业的奇迹,也让每一位见证者由衷感叹——科技,让能源更洁净,让工业更智慧。
二、你见过不冒黑烟的烟囱吗?
三期甲醇生产场地的锅炉厂房外,粗细不同、高低各异的管道,使我们仿佛行走在钢铁的森林世界。各种大型管道和塔罐,以奇奇怪怪的主人身份,理所当然地巍然矗立,在这里我们似乎是格格不入的闯入者。
我的视线一直在搜寻锅炉和飘着浓浓烟雾的大烟囱,没想到解说员指着一个巨大的钢铁高架,说这就是三期生产锅炉,只是为了提高热能利用效率,锅炉外部全部覆盖保温材料,锅炉运行过程实现DCS远程监控、自动控制,三期锅炉采用了SNCR+SCR脱硝工艺,烟气在炉膛出口就和一定浓度的雾化氨水进行了脱硝反应,然后经过脱硝催化剂二次脱硝,炉内石灰石脱硫协同烟气半干法脱硫工艺,烟气预除尘后再通过超净滤袋后排入烟囱,最后产生的洁净的烟气粉尘颗粒物、SO2、NOX等污染物排放指标远低于国家环保执行标准。
公司在锅炉烟气治理、环保改造方面斥巨资,升设备、提技术,体现了公司决策者对环保项目的一贯重视,也体现了一个优秀企业对周围居民生活环境改善的责任与担当,看来住在附近的居民再也不必“望烟色变”了。
三、您还能闻到刺鼻的氨气味道吗?
我们来到了渭化厂区的地标建筑——造粒塔下,据说这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年产尿素52万吨,销往全国各地。正是在这个高度约百米的高塔内部,尿素原液从高空喷洒,向下坠落,遇到下面的冷气凝结,最终形成了白花花的尿素颗粒,然后在运输带上洋洋洒洒一路欢歌,装入了著名品牌“渭河牌”的尿素袋中,继而被发往关中平原和全国各地,在祖国广袤的绿色田野上,将希望播下,又生根发芽,成为农人丰收的定心丸。
据介绍,今年五月,渭化集团再次投资1800万元,用于造粒塔尾气综合治理工程。目前,造粒塔氨和粉尘排放,均低于每立方米10毫克,远低于氨肥行业绩效评级A级企业标准,也就是说附近的居民根本无法在家中闻到任何氨气的味道,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有良心的企业用自己的环保决心,真心回馈老百姓的实力之举。
四、废水处理完全达标吗?
据介绍,公司采用管理降污、工艺治污、中水提质、以污治污、阶梯替代、分质利用等方式全程监控,精准控制,所有排放水均达到行业治理标准,此外公司还建设有灰水处理系统,水解解吸系统,灰水沉淀池、8000立方米事故缓冲池等内循环处理回收装置。公司单位产品水耗持续降低,循环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8.5 %以上,共安装有4台国控在线监测计量设备,取水数据实时上传至省、市水资源管理部门。
看到这一系列措施和管理,我看到了一个有完整生产闭环的成熟企业,看到了一个环保意识极强的成熟企业。
行走在奇幻陌生的渭化厂区,我们作为普通的高新区居民,通过这次采风活动,算是揭开面纱,走进了渭化,真切感受到了大型国有企业——渭化集团的领导对工业环保治理的高度重视,也近距离亲眼看到了集团公司环保治理之效,我们感受到了大型企业的担当与气度,看到了大型工业支撑社会发展的有力臂膀,也听到了大国制造的深厚悠远的有力脉动。




陕公网安备 610590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