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场足球比赛的终场哨声在暮色中吹响时,为期21天、共8个比赛日的渭化集团“安康杯”职工足球赛事圆满落下帷幕。赛场上,球员们挥洒汗水的身影令人振奋;赛场边,一群身着志愿服的年轻身影同样让人铭记——他们是来自生产一线的青年职工志愿者,用热忱与坚守为赛事注入了最动人的青春力量。

赛事筹备阶段,志愿者报名群里的消息就不断刷屏。“黄姐,下周比赛我正好休班,我能来!”“黄姐,明天我去医院做个小检查,检查完立马过来!”“姐,明晚比赛的志愿者报满了吗?我下大夜刚睡醒,还能报名吗?”一句句朴实的话语,满是青年职工们的参与热情。双甲车间张瑞祥、物料车间孙宇安更是主动“抢跑”,提前翻遍了自己的倒班表,除必须值守的小夜班外,其余每场比赛准时到岗,用行动许下坚守承诺。

赛事期间恰逢降温,寒意浸人,但每天傍晚,当厂区的喧嚣渐渐褪去时,足球场边已迎来这群志愿者的身影。比赛开始前一个小时,他们准时集合,裹着志愿服化身“搬运工”“布置员”,扛起器材、搬运物资、规整场地设施,手脚麻利地将赛场布置得井井有条;比赛进行中,他们不顾寒风切换成“捡球员”“服务员”,目光紧紧追随着场上的足球,只要球出界,便第一时间飞奔过去捡回,确保比赛节奏不被打断,还及时为休息的球员端上一杯食堂精心准备的红枣枸杞热茶驱寒;遇到突发情况,他们又变身“保障员”,熟练指引场地位置、快速搭建避雨设施,用细致服务化解各类需求。

最动人的场景总在赛后上演。寒夜渐深,当球员们带着疲惫与喜悦离场时,当观众们陆续散去时,足球场的灯光下依旧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搓着冻红的手清扫场地垃圾,扛起器材归位入库,细致清点物资确保无遗漏,往往要忙到深夜才能踏上回家的路。被问及累不累,他们总笑着摆手:“比起一线师傅们,这点活儿不算啥!能保障比赛顺利,心里特别踏实。”

这群志愿者,都是刚加入渭化的倒班职工。日常工作中,他们是虚心求教的“学徒”,跟着老师傅们扎根生产一线,钻研操作技能不放过任何学习提升的机会;企业活动里,他们是积极踊跃的“主力”,技能竞赛、文体活动中总有他们的身影。此次志愿服务,更让大家看到了他们难能可贵的奉献精神——倒班的疲惫没有消磨他们的热情,烦琐的工作没有冲淡他们的坚守,他们把生产一线的严谨细致,完美复刻到了志愿岗位上。
足球比赛虽落幕了,但志愿精神从未退场;赛事的灯光熄灭了,但青年职工的热血从未冷却。相信未来,这群年轻人必将把绿茵场旁的奉献精神,转化为扎根岗位、攻坚克难的动力,在推动渭化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书写青年一代的精彩答卷!




陕公网安备 610590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