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芳菲月,检修正当时。在大检修现场,纵横交错的管线与轰鸣运转的设备交织成繁忙的景象。在其中,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如同明亮的火炬,心中怀揣着保障生产安全的坚定信念,始终坚定地闪耀着光芒。他们手中紧握着传承匠心的“密钥”,脚踏充满挑战的征程,以一代又一代电仪人的坚守与付出,书写着属于渭化公司的辉煌篇章。
匠心利器,镌刻传承印记
每当大检修的号角吹响,检修现场瞬间就变成了技术传承的“演武场”。看,这边的小伙手持红外线测温枪,熟练地来回扫射。这测温枪可神奇了,任何设备的异常高温都逃不过它的“火眼金睛”,能精准发现潜在问题。再瞧,有人手中拿着校验仪,这可是仪表领域的神器,能精确控制阀门的上下移动,保障设备运行精准无误。那边,师傅们围在一个类似巨大针筒的设备旁,认真摆弄着像“密码箱”一样的仪器,原来他们是在给设备做耐压试验,确保设备的绝缘性能安全可靠。
这些工具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历经磨砺,被反复使用、精心呵护,如今已变得锃亮如新。往昔,它们在老师傅那布满厚茧的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今,又带着沉甸甸的经验与责任,被郑重地交接到新入职员工尚显青涩的指尖,延续着技艺与精神的传承。
薪火相续,共谱检修长歌
清晨,天边刚泛起一抹微明,工具包里工具相互碰撞的叮当声便在厂区回荡,如同晨钟般唤醒了这片化工天地。电仪工们整装待发,如同即将出征的雁阵,根据检修设备的“坐标”,有序地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检修现场,切割机迸溅出璀璨的火星,锤子的敲击声铿锵有力,技术探讨声此起彼伏,这些声音交织融汇,共同谱写出一曲激昂动人的“检修交响乐”。
在一期装置区深处,老师傅王益和青工宋益斌结成了“忘年交”。他们面前的那台压力变送器因多年来频繁出现故障,被戏称为“老顽固”,甚至还曾惹出过跳车的大麻烦。王益艰难地挤进那仅容半人通过的狭窄缝隙,身上那件满是岁月痕迹、布满油污的工装,在与管线摩擦时发出沙沙的响声。他一边熟练地操作着,一边耐心地叮嘱宋益斌:“小宋,你瞧仔细了,这表的膜片已经老化了,就跟人老了关节会疼一样。咱们不仅要用听诊器去捕捉它运行时的细微声响,更要凭借多年的经验去揣摩它的‘心思’。” 说着,他手中的扳手上下飞舞,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三十年来积淀的沉稳与自信,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在气化四楼的锁斗冲洗阀检修现场,李胜忠带领着陈东、胡含朗等四名青工,正与100多斤的阀门“较劲”。吊链发出咿呀的声响,缓缓将巨大的阀门吊起。李胜忠凝视着阀芯上的道道沟壑,仿佛在阅读一本厚厚的“病历本”,他深情地说:“你们看,这阀芯上的每一处磨损痕迹,都是设备历经风雨的见证,每一道刮痕都诉说着它运行中的故事。”随后,他亲自动手,手把手地教徒弟们如何更换密封填料,飞溅起来的润滑脂在阳光的照耀下,如同点点智慧之光,闪耀着传承与创新的火花。
初心如磐,勇战岁月风霜
电仪人的工作环境艰苦又复杂,他们日复一日地与各种工艺、介质、设备为伴,时常面临着交叉作业、受限空间作业、高空作业等多种挑战。在进行高空作业时,他们如同空中的侠客,借助吊车被送入半空的铁笼里,即使困难重重,也毫不退缩,以高超的技艺灵活地完成检修任务。有时检修作业的空间狭小逼仄,工作难度徒增,他们不得不长时间蜷缩在设备间的角落里,腿脚麻木至失去知觉,却依然坚守岗位,直到检修工作圆满完成。
当夜幕降临,厂区被暮色渐渐笼罩,经过他们巧手检修的设备重新发出平稳而有力的运转声。这群身着蓝色工装的“设备守护者”,用实际行动将对工作的热爱、对责任的担当,镌刻在了每一寸管线上、每一台仪表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