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五懂五会五能”活动的深入开展,公司员工在比安全、赛技术中不断提升职业素质,掀起了技能学习的浪潮。动力车间依据自身特点,将“懂会能”培训课堂搬进“自主检维修”现场,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力求破解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张皮”的难题。
2月19日下午,又一堂“懂工艺技术、懂设备原理”的培训课在三期干燥机装置区开讲。技术员毕加佳在交接班会上说:“三期脱硫装置总体运行平稳,但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干燥机对压缩空气的干燥不彻底,压缩空气时常带水。车间决定更换干燥机吸附剂,今天你们班组的任务是,更换停运吸附筒内的吸附剂。”
会后,现场主操刘凯对副操张乐说:“更换吸附剂可是个体力活,你一会儿可要好好加油哦。”
“放心吧,刘师,我还没见过吸附筒里面东西呢,你一会儿可得给我好好讲讲它的构造和原理。”张乐说。
二人很快来到干燥机厂房,厂房里吸附剂码放地整整齐齐。张乐定睛一看,包装袋上印有“氧化铝”的字样。犹记得高中化学学到的有关氧化铝的知识——难溶于水,白色固体,无臭、无味、质地硬,能吸潮。
“原来吸附剂是氧化铝呀!”张乐惊奇地说到。
“你知道?”
“上学的时候老师讲过,这是第一次见到实物。”
刘凯指着干燥机对他讲解道:“咱们车间的干燥机属于吸附式干燥机,吸附剂是活性氧化铝,具有多孔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有效地吸附压缩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吸附过程中,水蒸气分子被吸附剂孔隙中的极性作用力所吸引,从而实现干燥的目的。”张乐听得频频点头。刘凯继续说:“吸附剂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干燥效果。随着吸附剂的反复吸附和再生,其吸附能力会逐渐减弱,最终导致干燥效果下降。这不仅会影响压缩空气的干燥程度,还可能对后续的生产工艺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定期更换吸附剂是确保吸附式干燥机正常运行的必要措施。”
随后刘凯对他说:“现在我们先要将吸附筒内旧的氧化铝掏出来,然后再装上新的进去,装好后试验不漏,换装的任务就完成了。”
随着活动扳手“咔嗒咔嗒”的声响,吸附筒上料孔和底部放料孔密封盖被缓缓旋开。霎时间,积压的氧化铝颗粒如金砂般倾泻而出。刘凯蹲下身检查,捻起几粒泛黄的氧化铝,原本雪白的球形颗粒表面布满蛛网般的裂纹,部分甚至碎成粉末,这是经年累月承受压力与高温的结果。张乐手持长柄刮板,仔细清理着筒壁附着的氧化铝。
待最后几粒陈旧的氧化铝从放料孔簌簌落下,两人便对放料孔进行封闭。封闭完成后,他们又将一袋袋珍珠似的新氧化铝装进吸附筒内。这些直径3毫米的球形颗粒在进料时碰撞出清脆的声响。张乐攀附在检修梯上,将最后两袋吸附剂徐徐倒入。透过观察窗,可见氧化铝层层堆积,似微型雪山正在筒内生长。
“一共装了16袋吸附剂。”张乐对刘凯说到。
“封闭上料孔,准备试漏。”
“中控中控,吸附剂已经更换完毕,启动干燥机,准备试漏。”刘凯在对讲机里喊到。
“收到。”伴随着对讲机传来的答复,干燥机发出轰鸣的声音,他们仔细检查吸附筒上下孔洞,确认不漏后,回到控制室。
张乐对闫海斌感慨说:“今天的实践让我受益匪浅,只有亲自动手、亲眼所见,才能真正了解设备的原理和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