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艺苑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文化生活 > 员工艺苑
郝永智作品——《老物件情怀》
发布时间:2022-06-09     作者:郝永智  来源:双甲车间  浏览数:2331   分享到:

翻开手机相册,一张熟悉的老式虎头牌缝纫机映入眼帘,向身边的同事询问,已经没有多少人认识它了。改革开放40多年,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代的变迁给我留下了很多遗憾和回忆,这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都算是家里的大件,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现在都不常见,再说会使用,恐怕也是寥寥无几吧。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缝纫机成了我们家最值钱的物件。母亲下工回来不是在厨房忙碌,就是坐在缝纫机前为我们缝缝补补。母亲没有专门学过缝纫技术,但她很聪明,有时自己摸索,有时向知识分子和邻居学习。她操作缝纫机特别用心,先是在旧报纸上画出衣服的样子,剪好再把纸样放到布上,顺样剪裁,生怕一剪子下去剪错,糟践了布料。整个过程她认真投入、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沉浸其中……

微信图片_20220609154104.jpg

自从父亲离开我们以后,母亲就接来和我们一起生活,每次回老家都要先看看她的这个宝贝。那时候,我们兄妹及左邻右舍孩子的衣服全都靠它,而且,那是父亲下了好大决心才给母亲买的。闲暇时光,我们也会时不时参与到母亲的这项工作当中,帮她穿针、把梭芯里的线钩上来、把传动皮带绕好……看着母亲脸上挂着的淡淡微笑,我小小的心似乎被什么填满了。那时过春节的仪式感,往往体现在穿新衣上。不论日子怎样拮据,母亲都会买来好看的布料,为我们兄妹俩量体裁衣。透过昏暗的煤油灯,母亲埋着头,左手拽着布头,右手握着转盘,那踩着踏板的双脚时而忙碌、时而停息,那双眼睛盯着针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每一件衣物都是母亲的最佳作品,线缝得密直又牢固,衣物样式也很新颖,经常惹来小伙伴们羡慕的目光。缝纫机哒哒的声音也许是母亲听到的最美妙歌声,却又成了我们的催眠曲。那缝纫机前定格的一幕幕画面,温馨了那个朴素的家,温暖了我们的童年。母亲驾驭缝纫机的技术越来越精湛,经常会把旧衣物改造成围裙、坐垫、鞋垫等,还会有意多做一些送给周围的邻居,还有五彩布缝制的沙包,承载了我们童年的所有欢乐……

微信图片_20220609154107.jpg

终于,架不住母亲的“紧箍咒”,前不久回老家把它拉了回来,机面依然平整光滑,但是由于闲置多年,转动部位已经生锈转不动了。我把它放置在客厅的角落里,母亲一遍又一遍的擦拭着它,每次看到母亲抚摸着它唉声叹气的样子,心中总是惊起涟漪。一时也找不到专业修理的人员,刚好这两天有点时间,我决定自己动手。说干就干,两天时间把它拆成零部件,除锈、打磨、上油、安装、调试,真是好拆不好装,安装的时候没有装配图,无从参考只能凭借拆散的时候的记忆去尝试,好不容易装配好却发现没有提前勾底线,再拆在装在调整,终于勾线成功,它又开始跳针,一度让我崩溃,于是,再拆,看它的结构上网搜索工作原理,因为我知道,如果就此结束,那么它就永远成为一个摆设了,反复的装配、不停的推敲、不懈的琢磨、终于弄明白它的工作原理,再次装配调整……拿来布片,当听到“哒哒哒哒哒”的欢快转声,看着布片上细密均匀的缝痕,一股由衷的喜悦涌上心头,连忙喊来母亲让她检验,看着母亲轻车熟路的操作和挂在脸上的笑容,在看看手上修理时不小心戳开的伤口,瞬间感觉一切都值了。至此,母亲再也没有念起关于缝纫机的“紧箍咒”。

如今,每次回到家看到这台缝纫机,都会勾起我昔日的情怀。在我心中,它已经是家庭的一员了,陪伴着我们走过那难忘的峥嵘岁月,成为了我们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时光荏苒,母亲已经年迈,无论何时,勤俭持家都不该被遗忘,这也是我每次看到缝纫机所想到的。因为它承载着母亲的念想,也承载着我们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