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法律法规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政策法规 > 科技法律法规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
发布时间:2015-05-22     作者:  来源:科技发展部  浏览数:14071   分享到:

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科技大会和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关中统筹科技资源改革 率先构建创新型区域的决定》(陕发〔20117号)、省国资委《关于加强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陕国资规划发〔2011318号)要求,结合集团公司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工作做出如下决定:

一、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1、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以能源(煤炭)化工技术的工程化开发和产业化应用为重点,建立面向市场、服务集团、体系完备、体制先进、机制灵活的科技创新体系,汇聚和培养一支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队伍,不断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力度,为集团公司实现创新驱动、跨越发展,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2、科技创新工作的基本原则

——坚持立足当前和谋划长远相结合。既要围绕集团产业转型的重大需求,针对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突破一批重点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满足企业当前发展需要,又要面向集团重大战略需求,结合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前瞻性部署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促进企业重点产业技术更新换代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既要选择煤炭、化工等具备良好自身优势和发展基础的重点领域,集成优势科技资源,实现重点技术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又要注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从单项技术创新向系统化、集约化创新的转变,整体推进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

——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要把握企业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建立健全科研管理、科技投入、考核激励等各项机制,努力突破制约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激发科技创新体系中各要素的创新活力,增强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

——坚持激活存量与扩容增量相结合。既要有效整合现有科技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又要加强对外部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和优化配置。

3、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显著增强。完成科技投入120亿元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到30000;开展3个前瞻性研究、3个重点领域研究,6个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建立7个科技示范工程,重点引进、推广和革新15类先进适用技术;着力发展11个重点技术方向,实施4大产业化示范项目,重点转化推广5大类7项核心技术;建成16个研发平台;授权专利突100项;在集团内部建成5个创新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科技贡献率达到60%

二、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任务

4切实增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科技创新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能力意识,牢固树立“一把手要抓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各企业要建立技术创新目标责任制,把企业科技创新意识、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机构建设、研发成果、研发队伍、专利发明、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等作为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科技创新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

5、建立开放式的企业科技创新体系。

一是完善企业的研发体系。明确集团总部、板块公司和三级子分公司在产业技术创新链条中的职责定位,形成工艺及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相配套的梯次研发结构,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各企业要设立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等科技决策和咨询机构,建立专门科技管理职能部门,配备2-3名专职管理人员,领导班子中要有一名专职分管科技工作的领导,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管理水平;加强企业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建立国际一流的能源化工中试基地、工业化试验基地、专用材料生产基地,组建具备行业甲级资质的能源化工工程公司,成立现代煤炭开采技术研究、现代化工技术研究、新材料技术研究、新能源技术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五个方向研究所,为科技创新和科技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统筹优化配置科技资源。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着力解决企业科技资源分散和技术重复开发等问题,完善创新链条,实现科技力量的有效协同;积极发挥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外部优势资源,推进企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鼓励企业通过合作研发、委托研发、并购等方式获取创新资源,联合重组或托管省内外应用研发机构,建立或投资并购国外研发机构,做好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是积极推进研发平台的建设和升级。构建支撑科技创新的系列平台,重点做好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创新等基础与共性研发平台的建设。已经建成的企业,要积极推进研发平台的再升级。广泛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在集团公司内部建成5家省级创新型企业;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借助政府宏观引导,以科研项目为支撑,采用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从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方面建立起开放式的科技创新体系。

6、持续增加科技研发投入。严格贯彻落实省国资委关于按销售收入3%提取科技研发资金专款专用的相关规定,“十二五”期间科技总投入达到120亿元,建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形成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投入机制;各企业要根据集团公司《科技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按照统筹管理、分级使用、保证重点、专款专用的原则,制定《科技资金管理细则》;拓展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积极申报政府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争取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尝试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偿还性资助、风险投资等不同的科研资金筹措方式,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障。

7、制定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各企业要结合集团公司“十二五”总体发展规划和科技发展规划,制定系统、完善的“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科技创新的目标、方向和任务。

8、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力度。紧紧围绕集团公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十二五”期间,在煤炭产业领域重点开展“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等3个前瞻性研究,实施“煤矿深井大断面井筒快速施工技术装备研究及示范”等6个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建立7个科技示范工程,重点引进、推广和革新15类先进适用技术;在化工产业领域重点开展化工技术开发与集成、化工新材料、新能源3个领域的研究,着力发展甲醇制烯烃等11个重点技术方向,实施75万吨/DMTO-II项目等4大自有知识产权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重点转化推广甲醇制取低碳烯烃系列技术(DMTODMTO-IIDMTP)等5大类7项核心技术;在装备制造领域要加强煤矿机械、筑路机械、半导体照明三个方向的研发应用,掌握前沿技术;在电力产业领域重点解决高瓦斯矿井配套低浓度瓦斯电厂的技术问题,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建筑施工产业要在管理、设计领域取得新突破,其他产业也要在科技创新方面上台阶。通过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科技成果获省部级奖励30项以上,国家级奖励13项;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数量在“十一五”基础上翻一番。

9、高度重视科技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各企业要加快建立科技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完备的科技创新规章制度,实现科技创新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努力提高知识产权工作水平,建立系统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完善知识产权管理的运作模式和工作机制,推动专利、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的集中管理,保持专利数量快速增长,提高发明专利比重;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规范科技管理、调节利益关系、激励和保障技术创新方面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10、培养和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以培养、引进和用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核心,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世界眼光和有重要影响的创新管理人才及学科带头人;“十二五”期间培养或引进学术带头人10名以上,企业技术带头人100人,科研系统专业技术人员1000名以上,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在各生产企业打造一支专业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多元化特点突出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到“十二五”末,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到3万人,占到从业人员30%左右,为集团公司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三、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保障措施

11、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强化对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部署,精心组织,做好科技创新任务的分解和落实,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

12、建立健全企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各单位要建立科技创新指标考核体系,将科技创新工作纳入企业领导人员的业绩考核;积极探索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办法,完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科技人员评价奖励机制,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

13、强化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和管理。集团公司将结合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各项规定,制定科技创新工作考核办法,积极推进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工作上台阶。

14、创建具有陕煤化特色的创新文化。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企业创新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科技宣传工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工作,用改革精神创新科技工作,用求真务实作风推动科技工作。提倡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理念,形成“鼓励创新、敢于突破”的文化氛围,树立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努力营造创新人才辈出,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大量涌现的生动局面。

                                                                                                                            二一一年十一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