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艺苑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文化生活 > 员工艺苑
李建明 赵亚萍作品——《痴迷中华武术(之一)》
--国庆阅兵唤起的记忆
发布时间:2019-11-01     作者:李建明 赵亚萍  来源:党委工作部  浏览数:2919   分享到:

题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天安门广场的大阅兵已经过去20多天了,中国军人坚定威武的形象还不断在我眼前回放。我也曾是一名军人,最难忘在部队当兵习武强健体魄的那些日子。生命中有过当兵的经历,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说起习武,话就长了,这得从四十多年前说起,那时候我曾经痴迷武术,还真拜师习武好几年呢!

初识李小龙“截拳道”

70年代中期,那时我刚上高一,正是活泼好动爱折腾的年纪。记得有一天上课铃声响过,眼看着数学老师就要走进教室了,我忽然瞄见前排同学正往抽屉里藏一本巴掌大的绘图小册子,我很好奇他拿的是什么?又不敢多言语,就悄悄地在桌子下边踢了他一脚,同学很神秘地把这小册子在我眼前晃了一下,我凑近一看,原来是《李小龙截拳道图解》。

001  timg (1).jpg

就他这一晃,害得我一节课心里惶惶,啥也没听进去。虽然那时对李小龙武术知之甚少,但少年的心已经蠢蠢欲动,想着那武打场面,好不过瘾。

好不容易等到下课铃响,我迫不急待地越过课桌,抢到那本手册急速地翻看起来。这一看可不得了,完全放不下了,我求着同学好说歹说磨破了嘴皮子,他才答应借我看一个晚上。怀揣着这本小册子,心里那个高兴劲呀就甭提啦!赶快跑回家,连夜手绘一本。咱可不能食言,第二天赶快把原件归还给同学。他还奇怪,你不看啦?哪知道我也拥有了一本。

我按照图解上的腿法自己摸索着练习,对中华武术就越来越着迷了。后来,慢慢理解了李小龙的精简、直接、非传统的三要素技击法,理解了李小龙“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开拓性拳理和核心武术理念。懂得了一点门道,从此练得就更加起劲了。

拜师学艺练长拳

半年之后,我算是学到了一点皮毛。同学杨力看我如此着迷,就给我引荐了一位习武高人杨师傅。师傅一套漂亮的长拳,潇洒飘逸、灵动舒展、虎虎生风,一下子镇倒了我俩,我立刻就喜欢上了长拳。

拜师学艺一年,师傅一点也不教长拳套路,只让我练习基本功。

002mg20191007_11443534.jpg

旋风脚,二踢脚,鹞子翻身,内摆外合等等,我觉得实在太枯燥,也没了之前那么大的劲头。

就在我觉得特别没劲的时候,师傅说了一句话:“学套路拳易,用不了一个月;基本功要练得扎实过关,好好下功夫也需要一两年”。难哪!看来,练功真的不易。

部队三年苦练拳法

后来,我参军来到了兰州军区55师84801部队,我们军区出过不少战斗英雄。英雄辈出的地方,一定有尚武精神,有民族气节。在这里我又有了学习武术的机会。

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配到师医院教导排,后来在药剂科当药剂员。我们这医院呀,爱好武术的战友就有四五个,习猴拳的,练红拳的,打拳击的,还有一位在少林寺学过几年少林拳的。可是不得了,高人很多,卧虎藏龙啊!

既然有这么多喜好练武的战友,那我可不想错过任何的学习机会。每天晚饭后,只要不轮到我值班,我就和战友们在医院大门外开练啦!

003 img20191007_12011004.jpg

初开始,我还跟着会拳击的战友练了半年步伐和打沙袋,感觉拳击比较简单,就又改学猴拳了。哈哈!年轻时就是猴性子,学猴拳正对路子。

下图左一,我们医院外科的卫生员张刚,他那猴拳打得那叫一个精彩,他就是我当年的猴拳师傅。

004 img20191007_11491443.jpg

部队是个大熔炉,是磨练意志最好的地方。坚持练武一年多后,我们就进行实战训练了,也就是面对面真打,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哦!看着对方打过来的拳,踢过来的脚,心神稳定,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005 img20191007_11471731.jpg

猴拳打了一年多了,不会上树那就成了笑话,我和战友在一个大树上练习猴拳武术要领。看看,那时候练得可是有模有样的。

006 img20191007_11495839.jpg

第三年,我们武术小组有了一点小影响,这可引起隔壁侦察连教官的注意。记得那是一个初秋的午后,周教官来到我们中间,为我们表演了一套擒拿格斗军体拳,没有花拳绣腿,动作干净利落,却能招招击中要害。我暗自感叹,还是侦察兵教官厉害啊!专业的就是不一样。

后来得知周教官和我还是乡党,就求他收下我这个徒弟,时常单练,我跟着周会星教官,先学军体拳16动,再学军体拳18动,俗称擒拿格斗。

007  img20191007_11581807.jpg

 

没想到吧!当年那个看似文静的小李可是很能打斗的呢!

学习军体拳,给我最深印象的是后倒功、前倒功和侧倒功。

教官当时很严肃地对我说:“三个倒功难度都很大,尤其是后倒功,危险性更大,部队军体拳教材将要去掉“后倒功”这个动作,我不建议你学”。说完这句话,他还给我做了后倒功示范,那情景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008  timg (8).jpg

后来,我再三恳求他教我,架不住我的软磨硬泡他总算答应了我的请求。好不容易得来的机会我倍加珍惜,每天坚持苦练,最终掌握了前倒、侧倒和后倒功。在这几年习武的过程中,我慢慢体会到练习武功不仅仅是练习一项技能。

尚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是民族精神,是胸怀天下,是富国强民,是奋发图强,是锐意进取,是威武不屈。正是那段习武的经历,让我树立了信念,建立了信心,克服了恐惧心理,战胜了自我。正是那段经历,造就了后来坚毅顽强努力进取的我。 

30年后再练前后倒

一晃几十年过去,小李变成了老李。当年部队苦练的前倒、后倒功,再也没有练习过,就这样在时间的长河里废掉了。没有想到的是,在山西的两次活动中我又找到了当年的感觉,玩了一把前倒功和后倒功。哈哈!照片为证,当年的基本功还在。

时间倒回10年前,渭化文学创作协会山西运城创作活动的现场,上午与当地化工文友笔会交流,下午休闲去盐湖,我三次前倒功表演,过了一把少年武术瘾。

009 00DSC_4715.jpg

渭化文学创作协会秘书长黄勇,拍摄下了这个瞬间,为我留下了这幅珍贵影像。

第二次是在山西永济雪花山,这个蓝衣少年与我在水上进行后倒功比赛,好友杨富民拍摄的。 

010  00IMG_7548.jpg

水上练后倒功夫虽然没有难度和危险,但我还是没有忘记周教官的教导:“无论任何时候,后倒时,一定一定要记着收头,要让收头成为一种本能”。

痴迷电影《少林寺》

1982年我服役期满离开部队,离开了习武的战友们,内心很是落寞。恰在此时一部武打故事片《少林寺》震撼国内外影坛,观众遍及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这部武打影片,让全世界人民见识了中国真功夫。

011  w19V1NbKDzk7Rv29ztfgK4GlY6qBSbLSRBWLPwaMy5I621556724906836.jpg

 

那时候,我周围的同伴们,哪一个没把《少林寺》看过四五遍?反正我看了至少七、八遍。近40年过去了,《少林寺》中的每一个武打镜头,仍然很清晰地印刻在我脑海中。这部影片对我们六十年代前后出生的人影响确实非常大。 

酷爱体育的艺术生

在南京艺术学院上学期间,我总感觉自己上的是体育武术学院。是不是有点不务正业?不过我可没耽误专业学习啊!

源于从小习武,我那时体能特别好,能吃能喝爱运动;球类、田径和单双杠,各方面体育成绩都很突出;除了每天坚持打篮球,我还时常和同学进行马步推掌练习,反正就是爱运动。

记得我们班来自内蒙呼和浩特的回族同学马宏,长的人高马大,从小习武,擅长摔跤,号称大力士,我和他经常过招武术,马步推掌不落下风。

012   7C7A3776.jpg

说来奇怪,我们美术专业无论男女同学,喜欢体育课的程度甚至超过了模特绘画的课程。也许是因为我们的体育老师比模特长得还漂亮吧?也许是她有着一种特别的健康之美,关键是她能一下子激发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浓厚兴趣。

第一堂课体育课,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就给我们班同学上了紧箍咒:“同学们:你们都是未来的大画家 ,绘画专业课不用我说,体育成绩也很重要,你们上年级有好几个学生,绘画专业成绩都很优秀,但是,体育成绩不及格,说明身体素质太差,后来与刘海粟奖学金失之交臂,这是不是要遗憾一辈子”……

奔着刘海粟奖学金,我就更加重视体育课。记得那年学院春季运动会,班长任新云竟然悄悄地给我报了800米中长跑,这本来是我弱项啊!我也是拼了!咱虽然没有技巧,可我有信心,有精神。嗨!真没想到啊,我竟然夺得了这个项目的亚军。

后来学校举行田径比赛,我很荣幸还当过一次裁判呢!毕业前,我获得了南京艺术学院体育运动健将称号。所以说,我总觉得艺术学院好像上成了体育学院。

尚武之风今犹在

2008年北京奥运会,武术作为特设项目,精彩地走进全世界观众的视野。中国武术太极拳,一招一式,博大精深,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大放光彩。

013  timg.jpg 

这一次全球传播,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武术,了解了中国人的尚武精神,让中国武术走向了全世界。

2011年,我与影友郭化民、陈迟前往武当山拍摄太极功夫,竟然看到许多老外跟着师傅认真练习武当太极功。

014 IMG_3353.jpg

听说自从奥运之后,就有许多外国朋友喜欢上了中国功夫,他们在这里一住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居然有位加拿大青年在此住山习武3年,习得一身好功夫。

015   .jpg 

今天的中华民族,尚武之风犹在。

你看公园里、广场上,有练太极的、舞长剑的、扎马步的、练推手的,我们今日习武,已不是单纯地防身,更在于强健身体素质,提升精神风貌,在于追求精进卓越,快乐通融。

未完待续 敬请关注

016  1687872691.jpg

《看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