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移精神"学习专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专题报道 > "北移精神"学习专题
北移路上的比翼鸟
发布时间:2019-06-03     作者:吕国良  来源:党委工作部  浏览数:6075   分享到:

26年前,我来到渭化的时候,见到的是沟壕纵横,大型化肥厂的地下隐蔽工程正如火如荼,周围不远处就是麦田。和市区也不通公交车,星期日大家结伴走几十分钟去市里买点东西。平时如果错过食堂的饭点,想到外面买点吃的,可能都会落空,因为没有,渭南开发区只有渭化,没有繁华。如今当这里城市发展一篇锦绣,为了企业的前途,渭化异地跨越发展的方向选择了200公里外的彬州新民塬。

因为宣传工作的需要,我已经三次来到项目建设现场。每次来都有一种穿越的感觉。综合部的王文很幽默:“好不容易来到新民这大城市,不给嫂子带点东西回去?”他是乙二醇项目兼管职工小食堂的管理员和采购,食堂的好多食材都是从西安的大超市采购运过来的。我在这里镇上的市场转过,卖鸡、卖鱼的好像没有。车队的司机是当地人,“我们塬上的人不吃鱼,有刺吃不了。”赶上这里镇上逢集,卖旱烟的老头坐一排,3040岁抽旱烟的人也经常看到。生活反映这里的经济状况,渭化的二次创业就在这样的环境中。

不过,当走进乙二醇建设的工地,你立刻会被另外一种气氛所感染。人人走路都带着风似的,大家见面说话都很热情,虽然办公的场地是借来的,办公室的图纸和人挤着地方,但是在图纸堆里,大家在认真研究图纸,图纸上画满了各样的标记,象作战的地图。特别是当我听到这里的几对“比翼鸟”的故事时,不由得就想把他们记下来……

“相互照顾,挺好的!”       

说这话的是负责彬州公司乙二醇项目所有参建施工单位现场管理机动部的何亚红。在乙二醇项目2018年建设用人之际,何亚红身为陕化机动处副处长,主动申请来到渭化彬州项目。虽然原单位再三挽留,不想放走这个干将,但是她依然坚持要来。是什么原因让她以飞蛾扑火的劲头来这里呢?是因为这里不光有她施展才能,大干事业的一番天地,更有她两地分居22年的爱人吴平凡。

 他们两个人1994年一起毕业于陕西省石油化工学校,相知相恋,分配时却是一个陕化,一个渭化。这样牛郎织女一晃就是20多年,他们的女儿学习优秀,在西安上学。一家三人,相隔三地。“到这里很好,少跑一个地方,专业对口,和他也可以相互照顾。”何亚红所在的机电仪车间,是一个新机构。制度编制、运行维保方式、人员编制,施工期间的劳动竞赛方案等等,这些都是堆在她案头的工作。而且刚一到岗位,她就负责完成了设备安装保险和天然气两个项目大的招标。当我问她“天然气招标这么急吗?”她笑着说:“开工锅炉、气化炉、火炬、焚化炉哪个不用天然气,你说急不急?”因为人手不够,部门党的、工会的事情也都是她负责,同时兼管动力、供排水现场管理的协调,界区例会形成会议纪要汇报给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工作也是她干。尽管工作量大,但她始终给人以爽朗、干练的笑容。

吴平凡是水汽车间设备负责人,当我想约他们两个在现场见面时,竟是约会了两次后,才刚好赶上他们业务有交集时,在净化现场见了个面。我给一对伉俪在净化高塔的现场抓拍了一张工作照,这也是他们在现场少有的合影。其实在这里,因为工作的繁忙,他们一起吃食堂饭,一起上班,下班和年轻同志在一起打打乒乓球。“感觉很好啊,平凡也被我拉着和大家一起玩。”这种无间的工作友谊催化着人的上进,何亚红高兴地说:“我们部门有五个年轻人写了入党申请书呢!”他们没有感到这里条件的艰苦,反而以苦为乐。“现在是设备安装的黄金期,可以一直干到89月份,相互照顾,挺好的!”他们干劲十足!

“两人在一块儿就好!”

在建设工地遇见段俊峰的时候,他的装扮格外惹眼。安全帽上,还套了一个遮阳的宽沿帽。“这是我们接保检这边专门配的。”的确,彬州新民塬这边的太阳比较毒辣,紫外线强。在现场,你会看见许多人除了戴安全帽外,还用丝巾裹着了脸面和脖子。段俊峰是2003年进渭化的复转军人,1972年生,和我是同龄人。

冒昧问一下:“我看接保检大都是这个年龄段的人,开展工作有什么优势呢?”段俊峰笑了:“我们王立谦部长是个细心人,凡来这里都要过他那一关,来的人都是有多年专业经验,熟悉装置的人,成熟稳当。”“就拿我来说,干的是调度,要和化建单位沟通,来的货要看场地,进货路线,你看这些工字钢,要倒运、防腐、打磨、刷漆,然后进入组对安装,哪一个环节不得协调配合好。”“好多时候还要看老天的脸色,一下雨路泥泞了,货进不来。天晴了,货赶到一块儿来,周六、周日也不用离开工地了,卸货、倒运,从早到晚,没有间歇的空闲。”

段俊峰来这里的时候,妻子房红丽也跟着一块儿来了。这个老军属可能是随军习惯了。当她说起刚来项目部“‘黄楼’没有通水,男女都跑附近村子里蹭老乡的旱厕”时,她是带着笑说的。“刚来就我们四个女的,那时老乡的羊还跑进来吃草呢,直到我们燕子发了那个小食堂开始营业的稿子,我们才开始走上了正轨。”她说的燕子是叫朱燕燕,这样亲切的称呼,让人能体会到她们之间同甘共苦的工作友谊。我悄悄地问段俊峰:“就说你这一头沉,把爱人带过来受苦还有啥想法吗?”“她也快50了,还有啥想法?她跟着三期项目部一块儿过来,两个人在一起好照顾。”我再回头问房红丽:“你们都来了,家怎么办呢?”“门一锁就完了呗,孩子上学,家里老人身体也都还可以,跟着他,两人在一块儿就好,也没什么苦不苦的。”

“洋夫妻”恩爱在一块儿。

项目指挥部的曲其利在乙二醇建设工地绝对没有不认识的,不是因为他年龄最大,也不是因为他满头白发,而是因为他像个大男孩一样的工作劲头!老曲对渭化很有感情,年轻的时候作为十三化建的建设者参与了一期建设,一期大型设备吊装都有他的身影,那时他的爱人在沧州工地的化建单位,孩子在老家放着,没有个家的样子。建好渭化以后,孩子10岁,他留了下来,一家人团聚,把家安在了渭化。那时渭化有好多外国专家在工作,老曲夫妇因为长得像外国人,卖菜的见了也招呼“哈喽”,老曲一开口却是地道的中国人,闹了不小的笑话。

光阴荏苒,老曲在渭化当了多年的起重队长,在即将退休的时候,渭化异地发展的调令下给了老曲。“没啥说的,说明企业需要,咱有价值!”老曲不仅来了,还憋着一股劲儿。“父一辈,子一辈,渭化就是我的家。”“20193月份开始,两个月不到,一半的大型吊装,50台件完成,资金使用占计划的四分之一,这样下去,吊装有望给渭化节省600万以上。” “三台碳洗塔,两台气化炉,在一天半时间完成,这吊装速度在行业里都首屈一指。”老曲犹如战将一样自豪。老曲还有一件骄傲的事,他将在这里完成大型吊装累计4万吨的吊装事业高峰!

这是人前的老曲,工作中的老曲。其实他还是一个有着12年病史的糖尿病患者。白天短效,晚上长效,一天四针,吃五回药,陪伴着他的日常生活。不过他给人的印象绝对不像个有病的人, “也没啥,忌量不忌口,吃个78分饱。”“就怕低血糖,你看我这柜子上一排全是救急吃的,抓起来就有。”和别人的宿舍不同的,老曲带了一个小冰箱,那里存放着他的药品。

工作了一个上午,就想喝点汤,中午食堂是醪糟汤,他不能喝。吃完饭一进门,就想喝水。“你看你这老头,这么大年龄了,还这么辛苦,快喝点水。”爱人宋丽娟退休了,在孙子到舅舅家去的日子赶紧过来陪自己的老头子,一向健谈的老曲在这一刻笑得腼腆而甜蜜……

“其实是我亏我媳妇了!”

王嘉,201810月底调来彬州,其时妻子解静怀孕四、五个月。因为部门人少,半个月、一个月都回不了家,王嘉肠胃又不好,吃不习惯。妻子在家里放心不下,在11月中旬,挺着大肚子来陪他。

其实妻子来了,就住在文家坡煤矿的临时宿舍,宿舍里并没有炊具。能给他做的,也就是用烧开水的壶熬点稀饭或下面条。煤矿距离新民镇较远,没有大型超市,买东西很不方便,在一起就是吃得干净一点。“我吃的多,她吃的少。”王嘉说。我说:“你爱人怀孕也正是需要营养的时候啊,她来陪你,可也正是她需要补偿营养的时候呀!” 王嘉发愣了一下说:“是啊,我亏我媳妇了。我跟我爱人在一起都35岁了,是晚婚,她怀孕后情绪爱激动,看到我就好了。”听着他的话,我突然眼里有一点湿润,爱人之间相濡以沫,无论什么样的生活,看到你就好,这样的情感让人动容!

解静是在临产前才离开彬州的,他们的小宝宝已经顺利生产,真心的为他们祝福!

在这次采访完,524日和一起过周末的人返回渭南的大巴车上,一路上大部分人都在休息。快到渭南西下高速时,有人喊:“快看,渭化,造粒塔!”有人在看,我却更听到了一个声音:“不用看,渭化就在心里!”是啊,渭化在多少人的心里!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背离繁华,走上西进的创业路,为什么那么多比翼鸟以苦为乐,献身新民,因为渭化是他们的家,有爱不惧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