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移精神"学习专题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专题报道 > "北移精神"学习专题
壮哉!好一曲彬州“从军行”
发布时间:2019-06-01     作者:郝颖莉  来源:运销市场部  浏览数:5690   分享到: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唐朝诗人杨炯的这首《从军行》,我背诵自如,早已被诗中所表现出的那种为国家利益出生入死、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所打动。

在来到彬州渭化乙二醇建设项目部采风之后,我又被在这里工作的渭化“西进”团队所感动。在这里创业奋斗的每一个人,身上无不体现着陕煤集团“北移精神”的闪光点。他们不是从军,却胜似从军。在渭化公司异地转型发展的征途上,他们身先士卒、抛家舍业,放弃舒适安稳的生活条件,在条件艰苦的彬州新民塬上开疆辟土、埋头苦干,唱响了一曲荡气回肠、鼓舞人心的西进壮歌!

黄楼

在周围到处是塔吊、设备、装置的在建工地里,中心地带矗立着一栋L型的黄色楼房,看起来特别醒目,人们都它叫黄楼。黄楼是以前由彬长矿业建起来的一座消防综合楼,现在被渭化乙二醇项目部借用,成了临时办公楼。可不要小看了这黄楼,在进驻新民镇的日子里,这里就是项目指挥部的驻地。项目部里综合、安环、生产、项目、水汽、制气、乙二醇、机电仪化8个部门的近百名职工就在这里上班。

在这里,人们各司其职,或默默无闻,或风风火火,每天在这里进进出出,“忙”是他们的口头禅;在这里,企业的“吃喝拉撒”(输煤栈桥、上塬水管线、渣场、污水处理)关键问题处理了;在这里,职工们的吃住行问题解决了;在这里,见证了一个现代化乙二醇生产装置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在这里,职工们早上8点准时地来,晚上6点下班了还舍不得走……

其实,黄楼很简陋。和普通办公楼及住宅楼相比,层高高出许多,冬天没有暖气,有的房间设计特别窄,有好几个部门的人上班是七八个人挤在一间办公室里。地处比彬州县城高400米海拔的旱塬,夏天除了强烈的紫外线,一切还好说,冬天零下十几度的温度实在冷得让人难以忍受。除了气候不好,这里也三天两头停水停电,给人们工作和生活造成诸多不便。项目部外的马路上,没有路灯,到了晚上漆黑一片。人们下班后,就从这条马路回到临时居住地。大部分人摸黑回到新民镇忍受停水停电,小部分人摸黑走坑洼路回到文家坡煤矿公寓楼(因路上拉煤大车多,道路容易损毁)。

面对这样的工作生活条件,项目部的职工们坚持着,努力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目前设备到货已超60%,5月份装置阶段性完工的比较多,吊装方面1天半吊了3台气化炉,在行业里速度开创先例。预计到6月底,大部分土建就能完工,计划到今年年底实现机械竣工。

黄楼,到底是什么使你充满了迷人的魅力?是因为这里的人,这里的精神。这里的人,把个人梦融进了中国梦里,把个人的得失融进了企业的得失里,坚守着渭化人的初心,不改渭化人的本色,抓工期,赶进度,战胜地理和生活上的诸多困难,才让渭化乙二醇项目干得风生水起。

蓝图

黄楼每个办公室的墙上,都贴着一幅设计蓝图,也就是项目总平面布置图。这是项目部的作战指挥图。每幅图上,都被人在业务相关的地方用红笔写满了文字和标记。项目总体进度计划、设备到货情况等也在墙上贴着,货物哪些到了,哪些没到,哪些已安装,一目了然。

随着红字越来越多,项目任务完成得也越来越多,需要办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很多人中午吃完饭不休息,直接来上班,下午下班了,还需要加班加点,把手头上的事情处理好了才能放心离去。他们说人员紧张,每个人都管的事多,迟干不如早干。

干工艺的整天忙着项目施工检查、设备安装、技术对接、编试车方案、做人员培训等工作;做计划的整天忙着跑现场看工程进度,跑外围的配套设施、供水情况、图纸设计等;干土建的继续忙着现场建设,接保检、混凝土站等都有一大堆的活要干;综合部作为粮草未动兵马先行的后勤保障部队,除了给职工安排好吃住行和工地安保、外协,还负责丰富职工们的业余生活,事情也特别多……

站在办公室里往外看,塔吊林立,装置密集,一切都井井有条,让人不由心生自豪。干项目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路子可循的。总图在布置时花了很大心思,借鉴了渭化在总部所吃的苦、受的罪,现场工艺和设备布置合理,充分考虑了环保、安全等方面因素。我看过项目部职工拍的空中俯瞰厂区全景,一套崭新的煤化工生产装置呼之欲出。因了渭化彬州乙二醇项目,彬州新民塬现代煤化工园区也建立起来了。

彬州乙二醇建设项目的蓝图,是彬州的蓝图,也是渭化崭新明天的蓝图。

老大

乙二醇建设项目部的职工里,有男女“老大”各一名。这里所说的“老大”,既指年龄大,也指技术好。男“老大”叫曲其利,自称老曲头,今年60岁了,到10月份就要正式退休了,他是大型设备吊装的翘首。女“老大”叫白玉琴,今年54岁,到明年7月也该退休了,她是位焊接工程师。俩人在项目部里,每天到现场摸爬滚打,不怕苦不怕累,善于帮传带,给年轻职工们带了个好头。

曲师大高个,一头白发,脸色红润,长相很像个外国人,说话很是幽默风趣。虽然年纪比较大,但是干起活来那可真厉害。他干了40多年大件吊装,亲自组织指挥吊装的有4万吨总重,总件有八九百台。从35岁调入渭化起,接连干了渭化的一、二、三期项目。丰富的经验,高度的责任心,让他一直深得人们尊敬。

问起到彬州项目部工作的事情,他说一是工作需要,二是没有推辞。老曲说渭化就是我的家,作为渭化职工到需要的工作岗位去是自己的一份职责。在当前的国家环保政策下,渭化环保压力很大,到彬州异地发展,建立渭化自己的后花园,对渭化全体职工的心理、情绪的稳定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早日把乙二醇项目建好建顺,早日投产,为企业解忧降压,就是老曲头最朴素的愿望。虽说家里老伴身体不好,儿子倒班,还有个不到半岁的小孙子,但老曲表示困难都会克服的,他绝不会半途而废。

白玉琴一家“两岸三地”,爱人在陕北,儿子在美国,她在彬州。她家庭条件非常好,爱人是一家企业的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是高层领导,儿子在美国成家立业了,自身又是个高级工程师,有许多单位找上门来想聘用。她不缺钱花。好多朋友说,你一个月就挣那么点钱,还去上什么班?白工自有她的道理。

她说从1988年来渭化,到现在整31年了,对渭化有感情,回到渭化那个家里感觉特别亲切。在彬州,每天都要在现场忙,有时也会有意外事情发生。去年5月底,一个周五的上午,天下着雨。因为下午就要回渭南,怕出什么问题,她就想再去现场检查一下。结果在下管沟的过程中,由于坡陡路滑,顺斜坡滑到了5米多深的管沟下,弄得浑身是泥,右手大拇指崴了,去医院做了手术。时隔一年,右手大拇指还是半脱位,掌指关节还是变形的,握重物使不上劲。我问她后悔来彬州吗?她说不后悔,在哪都是干,为渭化付出最好的年华,无怨无悔。这个乙二醇项目部的花木兰呀!

彬州乙二醇项目部的群英谱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年轻的家里有孩子,中年的家里有老人,总是事业家庭不能两顾全。我总是在第一个人的口里听到了第二个人的故事,又从第二个人的口里听到了第三个人的故事。他们说起自己,却总是说这是干自己分内的活,没有什么好讲的。

彬州,我已经爱上了充满激情的这片土地,爱上了在这片土地上奋斗创业的人们。是因为,在这里工作的渭化人是如此的敬业,如此的努力;是因为,这里的渭化团队是如此的有爱有温度;是因为,在这里我看到了渭化即将实现的梦想和未来。

壮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