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临时工,在渭化公司的北大门一站就是十年;他是管门卫保安的小班长,手底下年轻的经警不知道换了多少人,而他依然在;好多人说他傻,起早贪黑十年如一日,而他自己却说:“我喜欢给咱们的职工服务。”从不把自己当外人。
他叫刘加祥,渭南市华州区柳枝镇人。之所以当年选择在这里当保安,是因为他所在的渭南市纺织厂破产了。因为离家近,可以照顾孩子上学。
“一场大水,什么都没了。”
2003年8月,刘加祥的老家,华州柳枝镇毕家乡发了大水。那是一场几十年不遇的洪灾,因为渭河洪水上涨,华州区56万多群众受灾,临时安置迁移,时任总理温家宝亲自来视察和慰问灾区群众。“当时我在渭南打工,知道发大水了也没办法,都被淹了。好不容易绕道回去老家一看,家里的平房快淹满了,家没有了。”刘加祥回忆说。“水把家里的东西全泡坏了,后来就只拿出了士兵证、退役证和立功受奖证。你看这水印子……”是啊,红色的证书是那么耀眼,可是里面进水的痕迹记录着他曾经历过的事情。如果不是这些,刘加祥真不好说清自己当兵的过去……
“我是志愿兵,在西藏那曲16年。”
“我是1981年9月28日从渭南火车站当兵走的。”几十年过去,刘加祥对这一天还记得非常准确。他从1981年8月新兵入伍,到1996年复转安置,在西藏那曲干了整整16年。他的士兵证上写着:现役军衔是三级专业军士,专业是发电员,立功证书是一个三等功。“其实我在炊事班、机械班、锅炉房都干过,领导让干什么就干好什么。当兵16年里,营嘉奖、团嘉奖、三等功,一共五次嘉奖。水淹之后,就剩这些了……”
“复转一年,厂子就濒临破产了。”
刘加祥复转到了渭南纺织厂,当年按资格分到了一间宿舍。但是,刚刚一年多,厂子就一直走下坡路。刘加祥1997年4月进厂,1998年4月,渭南纺织厂破产。后来,厂子被私人承包过,他也曾短暂回厂上班。“太苛刻了,后来就不去上了。”刘加祥在外面干过很多事。后来经战友介绍,来渭化做临时工。“开始想着进厂子里干点机械类什么的,当时说这里缺人,心里还有点儿不太美气。来了以后,感觉是个服务性工作,其实给职工做服务很好。”
“干就干好,门卫比一线还重要。”
老兵刘加祥没有把自己当一个临时工,他家住在渭南西三路。每天6点起床,6点40到岗。公司对门卫的要求是早上7点30上岗,而刘加祥觉得这不太好。“职工食堂7点开门,赶早的职工进门没人上岗不好,北门是企业形象的大门,经警都是年轻人,我怕他们不能按时起来。”刘加祥像管孩子一样每天给经警叫早。“每天要有一个好开头,我经常给他们这样讲。而且班长得先自身硬,我一来就要进入工作状态。”刘加祥不仅如此早的上岗,下班也都在职工下班之后。“刘师傅基本都是下午7点才走。”年轻的经警对自己的班长很佩服。
门卫的经警经常换人,刘家祥说:“年轻人想法多,干一干就想换工作也正常。”可是,门卫上岗不能缺,于是他就经常及时补上去,“一定要想办法保证正常运转”“尽量在自己范围内解决,第一时间知道情况”,刘加祥觉着这是自己的责任。于是即使是节假日,他也会早上按时赶过来,查看一切正常才放心。
“刘加祥今年55岁了,有时我来得早吃早点,在路上看到老刘天还未亮就吃力地骑着自行车往厂里赶,我心里就非常的感动,总想为他多做点什么……把大门交给这样有责任心的人,我放心……” 在公司2018年度精神文明单位验收时,行政保卫部和立军部长在汇报时这样动情地讲到刘加祥,我才知道公司门卫还有这样一个永不褪色的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