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5.5、4.9、5.6、5.3、4.9…….”写完这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后,在炉膛里待了三个小时的姚飞达把头伸出人孔门,急不可耐的卸下口罩的瞬间,久违的阳光照在这个年轻人布满汗水和灰尘的脸上。他深深的吸了口气,不由自主地说了声“爽!”。
两台锅炉,上千根管道,成万个测点位……三天了,姚飞达和他的搭档一直泡在炉膛里,漆黑、飞尘、憋闷是炉膛环境真实的写照,安全帽、连体服、口罩、手套是他的全副武装;手电、管道测厚仪、粉笔是他全部的工具。
“管道上这些数字什么意思啊?”
“是测出的管道壁厚值。”
“哦,那为什么要写在管道上?”
“这么多炉管,不这样作根本记不住。这是为了给自己更是给检修指认的。你看,像这根(4.0毫米)低于规定值(即4.2毫米)是要更换的……”
他的搭档徐涛告诉了我这些数字的意义。他说,每台炉子都有成千根炉管需要检测,他负责照手电,姚工主操检测并用粉笔表明结果。这项工作量极大,需要耐心、细心和恒心。近30米高的炉膛,从顶到底有十几层。他们从最高层起步,每到一层,都要环绕炉膛一周,逐个管道清理积灰、检测、写结果;检查完一层就顺着搭好的甲板再下一层继续操作。炉内环境恶劣,为了避免过大振动引起灰尘飞扬,他们攀爬架管的动作很轻。就这样,他们用了三天左右的时间完成了两台锅炉成千管道的检测任务。“说实话,有时实在都不想在炉内待了,可是想想姚工,就……”
说起配合姚工的这几天,徐涛说,检测工作本来可以是缩短的。一是姚工特别认真,有时对一根炉管测好几个点,就怕测的不准,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二是作为设备技术员,姚工还是这次大修车间特种设备的牵头人。在炉膛里监测时,电话特别多。在炉膛里穿着连体服接电话很麻烦,可没办法,都是工作上的事。有时候,接到需要开票或领备件的电话,姚工还得钻出炉膛,办完以后再进去。“虽然如此,姚工还是不愠不火,很有耐心。我觉得你应该宣传宣传他的这种敬业精神。”
既然有人推荐,我就有了采访姚工的打算。可是一直找不到合适机会,因为每次见到他时,都是急匆匆的。作为3台流化床锅炉的设备技术员,本来检修项目就多。加之全车间范围内八十多台压力容器、一百多个安全阀及所有压力管道的检测,忙是自然的。
既然上班时没机会,我就和他约好下班后聊。12日晚上22时后,看他不在办公室,我就打通了他的电话。“哦,刚忙完。下午干活,没赶上吃饭。这会正吃饭呢。”“那吃完饭咱们再聊。”“不行,我得赶紧回家。媳妇电话催了好几次了。”原来姚工的孩子才出生两个月,他从早上6点多离家到现在还没回,媳妇独自带孩子,辛苦可想而知。
了解了他家里的情况后,我劝到“要么给领导说说你的难处,别给你安排这么多活。”“唉,大检修本身人就紧张,大家都忙。咱就别给组织添麻烦。自己想办法克服。不说了,我这就回家呀。明早估计还得进炉膛。”
这就是姚飞达,他把敬业写在了炉膛里。